Sunday, July 1, 2018

安乐行品 01

简解 (02 详解 / 03 原文)

佛告文殊师利菩萨应当安住于以下四种方法,即四安乐行;
- 身(修行与离权势)、
- 口(离说轻慢讚毁等语)、
- 意(离嫉諂等过,修养自心)、
- 誓愿(发愿令人悟入此经的妙义)。

第一安乐: 身(修行与离权势)
菩萨、大菩萨应安住于菩萨行,安住于菩萨所亲近(修行)的地方
甲:安住于菩萨行
        - 忍辱修行,
        - 柔和善顺而不暴躁,
        - 内心平稳而不惊惧,
        - 同时对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执着,即不执着于修行之相、本性空寂、无所分别的湛然清净之相。

乙1:安住于菩萨所第一种亲近的地方
        - 不亲近国王、王子、大臣、长官,
        - 不亲近不属佛门的外道出家人如尼犍子等,
        - 不能编造低级趣味的世俗文学作品,不阅读赞咏外道的书籍以及教人造恶和背逆常理之论,
        - 不观看各种有暴力凶杀情节的戏剧以及相互打斗、力士角逐、魔术表演等,
        - 不亲近专门从事屠宰之业的旃,以及畜养猪羊鸡狗和打猪捕鱼的人,
        - 不亲近以各种邪恶不善的法则为规范的人。
        - 不能亲近小乘四众,即小乘的比丘、比丘尼、男居士、女居士,
        - 不能对女人之身产生欲望,不能出于对女人的欲望而为她们说法,
        - 不能亲近五种似男非男之人,
        - 不能乐意收年少弟子,不乐意留下小沙弥和小孩子在自己边,

乙2:安住于菩萨所第二种亲近的地方
        - 观悟到万事万物的空幻假有,就像这假有背后的真如实相一样清净自在,
        - 不颠倒妄想,不为外境所动,
        - 不退失正法、不受生死轮回,
        - 就像虚空一样,没有自在之本性,
        - 无所谓生,无所谓出,无所谓起,即无名称,
        - 经常乐于观察这种非实假有的法相,体悟法相背后的清净实相,
        - 应该在空闲幽静之处修习禅定,收摄心念,像须弥山一样安住不动。

若能如此成就第一种安乐之行,在讲说这部经典的妙法之时,没有怯弱,作到心中平稳安乐,无所恐惧。

第二安乐: 口(离说轻慢讚毁等语)
修菩萨行的大菩萨们要演说这部《法华经》时;
        - 不要乐意诉说他人的过错或经典的过错,
        - 不要轻慢其它各位法师,洒谈论他人之好恶长短,
        - 对于声闻小乘之人,不能高傲无礼,诉说他们的过失,也不能赞叹他们如何的美。
        - 不能产生怨恨、嫌弃之心,以慈悲之心为众生演说大乘佛法,
        - 应以大乘之法为他们进行解说,令他们获得大乘神妙之智,即一切种智,
        - 以各种因缘与譬喻的方式,为他们敷演分析,借助于这种权宜之计,使他们发起大乘菩提之心,由此日益增长,最终成就无上的佛道。

若能如此成就第二种安乐之行,在讲说这部经典的妙法之时,内心没有嫉妒和恚怒等各种烦恼障碍,对于责駡不担忧,对于刀杖之危不惧怕,相互忍耐,融洽共处。

第三安乐: 意(离嫉諂等过,修养自心)
        - 不能怀有嫉妒、恚怒、傲慢、谄媚、欺诳等邪伪之心,
        - 不能恼怒、轻慢、辱駡学习佛道的人,对他们吹毛求疵,使他们心有疑虑而后悔并生退转之心,
        - 不能对各种佛法随意妄论亵玩,彼此争执,各持异见,
        - 能常怀柔和之心地,常持忍辱之修行,以大慈大悲之胸怀对侍一切众生,不生懈怠之心,
        - 以佛为慈父,以菩萨为大师,对于十方世界中的一切菩萨始终诚心恭敬,虔诚礼拜,破除骄慢之心,
        - 对于一切众生要一视同仁、无所分别地讲说佛法,根据佛法的深浅与众生的根机,以各种因缘和譬喻的方便法门开示众生,使他们皆大欢喜。

若能如此成就第三种安乐之行,在讲说这部经典的妙法之时,心志就不会烦恼散乱,从而毫无障碍地说法,就能够获得同志同道合的人一同修学、读诵这部经典,并得到无量众生的敬仰。

第四安乐: 誓愿(发愿令人悟入此经的妙义)
凡是奉行受持这部《法华经》的,
        - 对于佛门的居家弟子和出家弟子要生令其快乐的大慈之心,
        - 对于非佛门的其它人也要生救拔其苦的大悲之心,
        - 根椐不同众生之根机而随宜应机讲说妙法,
        - 不论我们在什么地方,我们都要运用神通之力和智慧之力,引导这些人悟入此经的神妙法义之中。

若能如此成就第四种安乐之行,在讲说这部经典的妙法之时,就不会产生过失,还会常受众人等的供养与恭敬、尊重和赞颂。若有人前来质疑责难,诸位天神便会昼夜不离地守护在旁边,以不使佛法受损,并能使前来听法的人皆大欢喜。

法华七喻之六 - 髻珠喻
有个力量强大的国王见到兵士前往讨伐他国立了战功,心生欢喜,论功行赏,给予田宅、或城邑、或种种金银珠宝等。但是,只有发髻中有一明珠,大王起初舍不得送人,但是,转轮圣王见到众兵士立如此大功,于是毫无吝啬地将发髻中的明珠赏赐将士。

这部《法华经》有如发髻中的明珠,居于所有佛经之首,就像力量强大的国王,长期守护着自己的明珠,如来佛小心守护,从不轻易显示,直到今天,才向你们宣说。

要想安安稳稳演说此经,就应当亲近如上所述的四种安乐之行,必将获得大吉大利,犹如以下所述的各种功德。。
        - 读诵此经的人,常无忧愁烦恼,没有各种病痛,红光满面,皮肤白嫩,
        - 不会成为贫穷、卑贱、丑陋的人,众生乐意见到,就好像思慕圣贤一样,
        - 天上的诸位童子他会听其使唤,刀杖不会加害其身,鸩毒不会为害其身,
        - 若有人想恶意诬骂时,却总是难开其口,
        - 外出行路时,毫无畏惧,就好像狮子王一样,
        - 他的智慧之光,明遍法界,就像日光普照大地一样,
        - 会时常作到吉祥之境界的好梦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